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暖,一位老人与智能设备的故事

阿浩 9 0

李桂芳老人颤抖的手指又一次在平板电脑上划错了方向,视频里年轻女主播的笑脸突然变成了满屏雪花,她叹了口气,把平板轻轻放在褪色的绣花桌布上,窗外的夕阳把她的银发染成橘红色,这个价值她三个月退休金的"高级玩意儿",已经在她抽屉里躺了整整两周。

"小李啊,你上次教我的那个...那个划屏幕的手势,阿姨又给忘了。"社区数字助老课上,李桂芳局促地捏着衣角,像做错事的小学生,二十六岁的志愿者林小鹿蹲下身,闻到老人身上淡淡的樟脑丸味道,那是她珍藏多年的嫁妆箱里的气息。

"阿姨别急,我们从头再来。"林小鹿把平板电脑调到最大字体,指尖在屏幕上画着夸张的弧线,"您看,就像撩门帘这样,从底下往上一掀..."

这是城市老龄化加速的缩影,根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4亿,但像李桂芳这样对智能设备充满恐惧的老人仍占38.7%,他们被困在数字鸿沟的彼岸,看着子女发来的孙子视频却不知如何点开,听着邻居炫耀网购便宜却找不到付款按钮。

李桂芳的困境始于三个月前,独居的她发现菜市场摊主都挂上了收款码,连常买豆腐的老张都劝她:"大姐,现在谁还收现金啊。"那天她攥着皱巴巴的纸币在摊位前站了十分钟,最终空着手回家,灶台上的铁锅冷冷清清地反射着月光。

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暖,一位老人与智能设备的故事

"妈,这个直播带货可便宜了!"女儿视频时随口说的话成了导火索,李桂芳瞒着子女,颤巍巍走进电器城,指着柜台里最贵的平板电脑说:"要这个,能看小处姑娘的。"售货员憋着笑帮她下载了短视频APP,却没人告诉她怎么避开那些跳出来的"红包雨"和"幸运轮盘"。

林小鹿第一次家访时,发现老人家里堆着三箱没拆封的洗衣液——那是她误触广告后"幸运中奖"的商品,更令人揪心的是,平板上还留着搜索记录:"怎么取消自动扣费""孙女说的HD是什么意思"。

"这些平台就像迷宫。"林小鹿后来在志愿者培训会上展示着老人手机里层层嵌套的订阅页面,"年轻人都可能中招,何况是视力衰退、反应迟钝的老人家。"她所在的"银发触网"公益组织发现,87%的受助老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62%因为"怕给孩子添麻烦"而选择沉默。

改变发生在某个暴雨夜,李桂芳发烧到38.5度,颤抖的手怎么都点不开健康码,最后是楼上刚放学的高中生帮她叫了网约车,孩子纤细的手指在屏幕上飞舞的样子,让她想起女儿小时候弹钢琴的模样。

"小鹿老师,我想学这个。"第二天,老人指着年轻人刷地铁码的动作,眼神比社区发鸡蛋时还热切,林小鹿突然明白,老人们不是抗拒科技,而是害怕那种被时代列车抛下的恐慌,她开始用老人熟悉的比喻教学:微信相册是"电子影集",朋友圈是"大院公告栏",连令人头疼的"HD"标志,也被她解释成"画质更好的电视信号"。

三个月后的重阳节联欢会上,李桂芳戴着老花镜,用修图软件给自己和合唱队的老姐妹们都加上了萌萌的猫耳朵特效,当大屏幕出现她制作的电子相册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是她们年轻时支边建设的黑白照片,现在被配上《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每一张褶皱的照片边缘都闪着数字修复后的光泽。

"原来小处姑娘的视频要选这个蓝光HD啊。"活动结束后,老人神秘地拉着林小鹿的手,从布口袋里掏出个U盘,"这是阿姨年轻时在文工团的演出录像,能帮我也弄成那个...那个高清的吗?"

林小鹿红着眼眶点头,她突然理解了这个总被误读的"小处雌女HD"——在老人笨拙的语音搜索里,藏着的或许是对青春时代某部革命电影女主角的模糊记忆,是试图抓住时代尾巴的倔强,更是所有银发族渴望被看见、被记住的无声呐喊。

窗台上的君子兰开了新花,阳光透过平板电脑的屏幕,在李桂芳布满老年斑的手背上投下变幻的光斑,此刻她正专注地跟着教学视频学习视频剪辑,时而发出孩子般的惊叹,在这个年轻人追逐8K超高清的时代,有位老人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高清"人生。